【潼关古诗内容潼关原文及翻译】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文人墨客常吟咏的题材。在众多描写潼关的诗词中,最著名的一篇当属清代诗人谭嗣同所作的《潼关》。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调描绘了潼关的壮丽山河与历史沧桑,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一、原文与翻译
| 诗句 | 翻译 |
|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千年不散的高云聚集在这座城池上,秋风拂过,吹散了战马的蹄声。 |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黄河奔腾于广阔的原野,仍觉得束缚;群山进入潼关,却无法平缓下来。 |
二、诗歌赏析
谭嗣同的《潼关》虽仅有四句,却意境深远,气势磅礴。诗中通过“高云”、“秋风”、“河流”、“山峦”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壮阔的氛围,同时暗含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首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点明潼关地势险要,高耸入云,象征其历史厚重。
- 次句“秋风吹散马蹄声”,则暗示战争的痕迹与历史的变迁。
- 第三句“河流大野犹嫌束”,以黄河奔腾不息,表达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 末句“山入潼关不解平”,则借山势之险,隐喻社会动荡、局势不安。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是对潼关地理风貌的写实,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三、总结
《潼关》是一首典型的山水抒情诗,通过对潼关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对潼关地理特征的再现,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写照。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潼关 |
| 作者 | 谭嗣同(清)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主题 | 山河壮丽、历史沧桑、家国情怀 |
| 特点 | 意境开阔,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描写潼关的诗词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