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累牍指什么】“长篇累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讲话等内容冗长、啰嗦,缺乏重点。它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内容繁复、不简洁的表达方式。
一、
“长篇累牍”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写得又长又多”,后来引申为形容文章或言论过于冗长,没有重点,让人感到乏味。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写作、演讲等领域,用来指出表达方式不够精炼,影响信息传递效率。
在实际使用中,“长篇累牍”多用于批评他人表达方式不当,但也可能被误用,导致对作者或演讲者的不公正评价。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长篇累牍 |
拼音 | cháng piān lěi dú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形容文章、讲话等内容冗长、啰嗦,缺乏重点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带贬义 |
近义词 | 冗长、罗嗦、拖沓、赘述 |
反义词 | 简洁、简明、扼要、精炼 |
常见语境 | 文学评论、写作指导、演讲评价 |
使用注意 | 避免过度批评,应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
三、结语
“长篇累牍”虽然常用于批评表达方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文章或演讲由于内容复杂,确实需要较长篇幅来阐述观点。关键在于是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重点突出。因此,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应理性分析,避免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