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并口】并口,全称“并行接口”(Parallel Port),是一种早期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硬件接口。它最初由IBM在1970年代开发,主要用于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并口逐渐被USB等更先进的接口取代,但在一些特定领域仍有应用。
一、并口的基本概念
并口是一种并行通信接口,意味着它可以在同一时间传输多个数据位。通常,它使用多根导线同时传输数据,因此速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
并口的标准接口通常是DB-25或DB-15插头,其中最常见的是DB-25,有25个针脚。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部分设备开始采用更小的Mini-DB-25或Centronics接口。
二、并口的主要特点
特点 | 描述 |
传输方式 | 并行传输,一次传输多个数据位 |
接口类型 | DB-25 或 Centronics 接口 |
传输速度 | 通常为150KB/s至2MB/s(取决于版本) |
用途 | 主要用于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 |
发展现状 | 已逐渐被USB、IEEE 1394等接口取代 |
三、并口的工作原理
并口通过一组数据线同时发送数据,通常包括8条数据线(D0-D7),以及控制信号线(如选通、忙、重置等)。当主机需要发送数据时,会将数据写入并口的寄存器,并通过控制信号通知外设接收数据。
四、并口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传输速度快(相对于串口) | 接口较大,占用空间多 |
稳定性好,适合长时间工作 | 线缆较长时容易受到干扰 |
成本较低 | 不支持热插拔 |
在某些工业设备中仍广泛使用 | 新设备已基本不再支持 |
五、并口的应用场景
尽管并口已经不再是主流接口,但在以下场景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旧式打印机和扫描仪:许多老型号设备仍使用并口。
- 工业控制设备:部分工业设备仍依赖并口进行数据通信。
- 嵌入式系统:在一些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中,仍可能使用并口进行调试或数据传输。
六、并口的演变与发展
- SPP(标准并口):最初的并口标准,只能单向传输数据。
- EPP(增强并口):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支持双向通信。
- ECP(扩展并口):进一步优化了传输效率,支持DMA(直接内存访问)。
这些改进使得并口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一定的竞争力,直到USB等接口的普及。
总结
并口是一种早期的并行数据传输接口,曾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连接。虽然随着技术进步,它已被更先进的接口所取代,但在一些特定领域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了解并口的原理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接口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