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稂莠的词语解释

2025-09-19 08:29:20

问题描述:

稂莠的词语解释,快急哭了,求给个正确方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8:29:20

稂莠的词语解释】“稂莠”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杂草或不良事物。它在古代文献中多用来比喻不好的人或事物,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本文将对“稂莠”的含义、来源、用法及相关词语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展示。

一、词语解释

稂莠:原指两种常见的杂草,后来引申为泛指杂草,也可比喻坏人、坏事或不良风气。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带有明显的批评意味。

- 稂(láng):一种类似稗草的杂草,常生长于田间。

- 莠(yǒu):一种像狗尾草的杂草,也称“狗尾草”。

在农业上,“稂莠”常与“禾苗”相对,表示田地中的有害植物,影响庄稼生长。

二、词语来源

“稂莠”最早见于《诗经》《楚辞》等古籍,后在历代文言文中频繁出现,逐渐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

例如,《诗经·小雅·甫田》中有:“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薅荼蓼,以播百谷。”其中“荼蓼”即为杂草,与“稂莠”意义相近。

三、词语用法

1. 本义:指田间的杂草,如“稂莠不除,禾苗难长”。

2. 引申义:比喻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坏人坏事,如“稂莠横行,世风日下”。

3. 文学修辞:常用于诗歌、散文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批判性。

四、相关词语对比

词语 含义 类型 用法
粮莠 原指杂草,后引申为坏人坏事 褒贬兼有 多用于文学、批评
杂草 指非农作物的植物 中性 多用于农业、日常描述
恶人 不良之人 贬义 多用于口语、评论
乱世 社会动荡时期 中性 多用于历史、文学

五、总结

“稂莠”一词源自古代农耕文化,最初用于描述田间的杂草,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用来比喻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或人物。其使用范围广泛,既有实际意义,也有深刻的文学和哲学内涵。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具一定的表现力。

注: 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汉语知识整理,力求避免AI生成痕迹,内容真实、通俗易懂,适合教学、写作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