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时间】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是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在皮亚杰(Jean Piaget)道德认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一套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他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包含两个阶段,共计六个阶段。这一理论不仅对教育学、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下是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理论概述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随着个体的认知能力提升,其道德判断也会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转向更复杂的社会规范和普遍价值。他的理论强调的是道德判断的内容,而非行为本身,因此更关注“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二、三水平六阶段详解
1. 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
- 这个阶段的个体主要依据外在奖励与惩罚来判断行为的对错。
- 道德判断依赖于个人利益和避免惩罚。
2. 习俗水平(Conventional Level)
- 个体开始重视社会期望、他人评价以及维护社会秩序。
- 道德判断更多地基于遵守规则和维持人际关系。
3. 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
- 个体超越社会规范,依据个人信念、公平原则和普遍伦理进行道德判断。
- 更加注重正义、人权和道德原则。
三、三水平六阶段表
水平 | 阶段 | 道德判断特点 | 年龄范围 |
前习俗水平 |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导向 | 行为对错取决于是否受到惩罚 | 儿童早期(约2-9岁) |
第二阶段:工具性目的导向 | 行为对错取决于是否满足个人需求 | 儿童中期(约9-10岁) | |
习俗水平 | 第三阶段:人际和谐导向 | 行为对错取决于是否符合他人期待 | 青少年期(约10-13岁) |
第四阶段:权威与法律导向 | 行为对错取决于是否遵守社会规则 | 青少年晚期至成年早期(约13-18岁) | |
后习俗水平 |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导向 | 行为对错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契约与公共利益 | 成年早期(约18岁以上) |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导向 | 行为对错取决于是否符合个人良知与普遍正义 | 极少数人能达到(通常为成年人) |
四、总结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人类道德成长路径的框架。它强调了道德判断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个体的道德认知会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深化。尽管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如文化差异、性别偏见等),但它仍然是研究道德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通过了解这三水平六阶段,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年龄段个体的道德思维模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