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解释】“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团结一致、情绪激昂、决心反抗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背景,强调的是集体的正义感和抗争精神。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同仇敌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出处 | 《左传·文公四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虽有小人,亦必同仇敌忾。” |
释义 | 共同的仇恨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愤怒和反抗情绪,形容大家齐心协力对抗敌人。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群体对某一不公或敌对行为的强烈反应,常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中。 |
近义词 |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
反义词 | 软弱无能、各自为政、互相拆台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2. 社会现象:当社会出现不公时,民众“同仇敌忾”,纷纷发声抗议。
3. 体育比赛:球队在比赛中表现出“同仇敌忾”的精神,奋力拼搏。
三、语言风格与情感色彩
“同仇敌忾”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表达的是强烈的正义感和集体意识。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行动号召。在使用时,通常带有一种庄重、严肃的语气,适合用于正式场合或具有感染力的叙述中。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此成语适用于特定情境,不可随意用于日常对话中。
- 注意语境:需确保上下文能够体现出“共同敌人”或“共同目标”的概念。
- 适度使用:过度使用会削弱其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总之,“同仇敌忾”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