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秋毫是什么意思】“明察秋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眼睛明亮到能看清秋天鸟兽的细毛,形容观察非常细致、敏锐。其中“秋毫”是关键部分,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整个成语的内涵。
一、
“秋毫”原指秋天鸟类换羽后新生的细小绒毛,后来引申为极其细微的事物。在成语“明察秋毫”中,“秋毫”象征着极小的东西,用来比喻人眼光敏锐,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观察力极强,对事物有极高的洞察力,尤其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点,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引申义 | 成语解释 |
秋毫 | 秋天鸟类换羽后的细小绒毛 | 《孟子·梁惠王上》 | 极其细微的事物 | 比喻观察细致入微 |
明察秋毫 | 眼睛明亮,能看清楚极小的事物 | 《孟子·梁惠王上》 | 观察力强,善于发现细节 | 形容人眼光敏锐,洞察力强 |
三、拓展理解
在现代语境中,“明察秋毫”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视力或观察力,还常用于形容一种思维能力——能够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本质,从细微之处看出问题所在。这种能力在管理、科研、写作、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明察秋毫”虽强调细致,但也提醒人们不要陷入过度分析、忽视整体的误区。适度的宏观视角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判断效果。
通过了解“秋毫”的本义和引申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成语“明察秋毫”的含义,还能在实际生活中更有效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