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的一部重要思想著作,由秦代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该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前后,是一部集合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综合性典籍,旨在为秦统一六国后的治国提供理论依据。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计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医学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多元融合。
《吕氏春秋》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主张“兼儒墨,合名法”,强调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各家学说,体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
《吕氏春秋》简介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吕氏春秋》 |
作者 | 吕不韦(主编) |
成书时间 | 公元前239年左右 |
体例 | 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 |
思想倾向 | 融合儒、墨、道、法、阴阳等多家思想 |
主要内容 | 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医学等 |
目的 | 为秦统一六国后提供治国理论依据 |
历史地位 | 战国末期最重要的思想著作之一 |
影响 | 对后世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
《吕氏春秋》不仅是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