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流击水描写的是哪条河】“到中流击水”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青年时期在湘江中奋勇搏击、不畏风浪的豪情壮志。那么,“到中流击水”描写的是哪条河呢?下面将通过总结和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
“到中流击水”这一诗句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写的是湘江。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水系之一。毛泽东在1925年秋,正值青年时期,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多次在湘江中游泳,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革命理想的追求。
“到中流击水”中的“中流”指的是江心、水流最急的地方,象征着挑战与奋斗。“击水”则表现出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整句话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
因此,从文学背景和历史事实来看,“到中流击水”描写的是湘江。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答案 |
“到中流击水”出自哪首诗词 | 《沁园春·长沙》 |
作者是谁 | 毛泽东 |
诗句内容 |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描写的是哪条河 | 湘江 |
湘江位于哪个省份 | 湖南省 |
“中流”指什么 | 江心、水流最急之处 |
“击水”象征什么 | 勇敢、奋斗、挑战精神 |
该诗句表达的情感 | 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与坚定信念 |
三、结语
“到中流击水”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革命精神的赞美。它承载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与激情,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诗句。通过了解其出处和背景,我们更能体会到诗句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