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的衷解释】“无动于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表现出极度冷漠、毫无反应的态度。其中,“衷”字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部分,理解其含义对于准确掌握整个成语的意义至关重要。
“衷”在古汉语中本义为“内心”、“内心深处”,有时也指“中心”或“核心”。在“无动于衷”中,“衷”指的是人的内心感受或情感。因此,“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对事情没有产生任何内心的触动或反应,即“不动心”。
“无动于衷”是一个表达情绪冷漠的成语,强调的是人对外界事物缺乏情感上的共鸣或反应。“衷”在这里指的是“内心”,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内心没有任何波动”。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些令人愤怒、悲伤或感动的事情时,仍然保持冷静、不为所动的状态。
表格形式总结: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示例 |
无动于衷 | 对事情没有内心反应,表现冷漠 | 形容人对某事态度冷淡 | 他看到朋友受伤,却无动于衷。 |
衷 | 内心、内心深处 | 成语中的核心词 | “无动于衷”中的“衷”指内心。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动于衷”不仅是一个常用成语,而且其内部的“衷”字具有明确的语义指向,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在日常使用中,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表达。